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
牟美娟
电子档案指的是以计算机磁盘等为储存介质的资料记录方式,与纸质档案相对应,其包括有文本、命令、图案以及数据等多种文件类型。电子档案具有储存量大、查找方便、节约办公室空间、档案丢失风险低、管理方便、灵活度高等多方面优点,可大幅度减轻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电子档案是基于网络环境而开发的档案储存方式,目前发展不够完善,稳定性不足,较为容易出现信息泄露、信息错误等问题,进而影响工作质量及效率。因此,档案部门应重视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研究,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以助推电子档案更深层次的应用与推广。
由于我国信息化发展相对偏晚,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起步也偏晚,经验较少,在理论基础与实践均不足的情况下,管理制度无法快速、完整地搭建[1]。具体表现为,目前电子档案管理尚未形成统一、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无明确性法规规范人们的行为,未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且现有的规章制度也未深入贯彻落实,导致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顺利推进。
电子档案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档案管理方法,在对其进行安全管理时,必须要配以适合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系统。但目前,一方面我国信息技术虽发展较快,但不同区域、不同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人对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在基础设施准备上的投入较少,在这种基础设置不完善、技术支持不到位的情况下,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的发展受到较大限制。
相对于纸质档案管理而言,电子档案管理更为简单、快捷,但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则更高,除具备传统档案管理技术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基础。目前,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相关技术快速更迭,多数管理人员未及时更新自我知识库,导致其综合业务能力相对落后,进而容易出现管理质量低,效果不理想,档案丢失、损坏以及信息泄露等问题,不能满足对档案管理的要求。
应重视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目前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相关文件,有《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电子档案馆评估指标体系》等,相关人员应综合文件内容,根据企业、部门工作情况以及自身需求,制定针对性强的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应完善监督机制,保证相关措施落实,进一步为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提供保障[2]。
应重视电子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相关投入。一是保证电子档案存储的载体质量高、性能好,保证其可储存大量资料,且可以长期作用,避免因使用时间短而增加资料丢失的风险,同时也避免经常性转移资料而增加工作量。二是由于电子档案如丢失或篡改,找回难度较大,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应配置有多个存储载体,定期重新拷贝,以进一步保证电子资料的安全性,同时还能使其可持续应用。
应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其责任感强、安全意识过关。招聘相关人才时,应综合考虑其档案管理技术、计算机水平、安全意识、责任感等多方面内容,并对其进行入职培训,使其对档案工作内容、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入职后,应对其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培养,保证档案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可以跟上时代发展脚步,有效应对企业以及部门的档案工作需要。
现代化背景下,数据、信息储存与分析对行业发展、工作推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档案不可或缺,所以档案人员应更为重视其安全管理,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保证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进一步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有效性。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