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11-8065

Classification

档案资讯

400 611 8065
传真:传真号码
手机:400 611 8065
邮箱:电子邮件0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清溪路88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档案资讯

网络语境下依托档案网站进行档案编研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3 丨 浏览次数:0

豆亚飞

档案编研是档案部门有计划、有目的地以馆藏档案资料以及其他档案材料为素材,并深层次的进行档案信息编辑、加工、处理和输送,主动提供科学、系统的档案信息服务。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信息编辑能力更强、信息传输速度更快。互联网与传统档案事业融合发展,实现了档案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因此,探讨如何借助网站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发挥档案编研在服务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是信息时代亟待解决的新情况和新课题。

一、网络语境下依托档案网站进行档案编研的特点

档案编研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形式,发挥“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一项具体工作。

(一)编研题材更易展示。传统的依靠馆藏档案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档案编研的现实需要。“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处理海量数据信息,进一步拓宽了高校档案编研成果的内容。例如,查阅各档案馆建立的档案网站,通过输入“关键词”等方式便可以迅速地搜索到相关信息资料,为档案编研提供信息参考。此外,还可以通过相关的信息技术对编研材料进行甄别、筛选,提升编研选材质量,为编研工作提供优质素材奠定基础。如“云南档案网”设立的“专题数据库”栏目中,包括有馆藏字画档案、云南讲武堂名录、南桥机工名录、云南土司世系名录、滇军抗日阵亡将士名录以及少数民族专题等七个子栏目。这些栏目中都含有丰富的档案史料信息,既是展示云南发展历史档案资料,也属于地方特色文化的档案编研成果。

(二)编研技术更易应用。传统的高校档案编研方式较为单一,常常是单纯的文字、图片及二者相结合的编研模式,编研成果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立体感不强。“互联网+”契机下,档案编研载体及传播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编研模式更加开放、更具有互动性,网络编辑技术丰富多彩且效率更高,使得档案编研具有集文字、图片、声像、音乐等于一体的动态式组合编研模式,编研成果的可视性、可读性更强。如“云南档案网”设立的“云南记忆”栏目中,“云南老戏台”就是图片与文字史料结合的编研成果;“抗战时期的云南社会”则将《抗战时期的云南社会》等编研成果进行转载。

(三)编研形式更多选择。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编研时根据研究需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能够将图片、影像、声音、文字等传统档案载体进行全新的排列组合,制作出形式多样的档案编研成果,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例如,通过“音频/视频播放剪切合并器”(Media Cope)技术将反映各个时期发展历程中保存下来的珍贵影像、声音和图片资料进行组合,专题编撰“历史回顾”。运用“电子杂志制作”(Iebook)技术制成电子化的编研成果,放置于门户网站供编研阅读、查询需要。如“云南档案网”中既有“史料研究”文字编研成果,也有“护国运动图片展”文字与图片编研成果,还有“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云南人物”和“60位为解放云南作出贡献人物”等“光辉开模”人物编研成果。再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知识集锦”中呈现出清代题本、清代内阁题本办理流程,以及清代题本的贴黄制度等历史文书编研成果。

(四)编研成果利用更加便捷。体现档案编研成果的价值之一在于其利用,为当今社会提供服务。在传统时代,档案编研成果的利用常常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难以满足不特定受众全天候、跨区域服务需求。档案网站(Archives Website)根据一定规则,使用HTML等工具制作的、用于展示特定内容相关网页的集合,是一种“无限”沟通工具。即,通过网页浏览器24小时随时访问网站,不拘泥于地域空间限制获取其所需的档案编研成果,享受网络服务,这是传统编研成果利用手段难以实现的。例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http://www.lsdag.com/),专门在首页设立了“利用查询”一栏(下设查档指南、查档咨询、目录查询),清晰地指导用户如何查询利用档案成果。突破了传统档案编研查阅的时空障碍,便捷高效,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也有利于档案编研成果的应用和传播,编研成果价值得到明显提升。

二、网络语境下依托档案网站进行档案编研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基于档案网站进行档案编研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编研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较大突破。但面临着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受众阅读的碎片化等影响,依托档案网站开展编研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档案编研板块功能有待完善。从档案网站编研板块的功能设置来看,大多是以编研成果展示为主,但从档案网站开设的编研成果设置方面较少,大多是“大事记”、“XX记忆”、“XX数据库”等一些通用型栏目,很多档案网站与访客之间的交流互动形式上较为单一,主要是提供了“邮箱”咨询、电话访问,以及“关键词”搜索等,与国外档案网站相比,功能建设有待深入开发。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应用比例偏低。在档案网站语言版本上,仅提供中文(简体)版本,中文(繁体)或外文版本的档案编研网站尚未开发和应用,尤其是相对于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或者沿海发达地区来说,应将编研成果通过少数民族语言,或者主要几种外国语言翻译展示出来,满足档案人员编研需要。

(二)档案编研技术应用不全面。迅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为档案编研工作的插上了腾飞的“技术翅膀”。但从档案网站档案编研项目信息技术的应用来看,编研成果较传统文字、图形或二者结合的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真正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动画、影响等技术融为一体的少之又少,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档案编研有机融合的深度不够,编研展示成果声音、文字、图像相分开的局面尚未完全转变。从一些省级档案馆网站编研成果来看,基本还是仍以图片、文字史料为主,音视频编研成果稀少。

(三)档案编研成果量少、形式单一。网络语境下,受众阅读习惯更为多样化、“快餐化”,这就要求从事档案编研工作人员要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将最新的编研成果及时通过网站展现出来,以增强网站对受众的“粘性”。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省级档案馆网站或者一些高校的档案网站虽然编研成果十分丰富,但编研成果更新较慢。这一点除国家档案局网站编研成果更新较快外,其他省级档案网站编研成果内容更新都普遍较慢,这与档案编研工作自身周期长、编研人员少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此外,编研成果形式较为单一,网站上所提供的史料、名录、各专题等编研成果仍以文字或图片,或文字与图片为主。

三、网络语境下依托档案网站进行档案编研对策

人类已经步入了21世纪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和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依托档案网站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是发挥档案编研成果服务效能和价值,顺应时代和技术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新时代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把握精准定位,加强档案基础资源建设。档案网站平台建设之初(或后期改版升级),就要明确档案编研的服务对象,即精准的把握网站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档案编研成果的利用者。应该把“立足本地,面向全国”作为网站功能设置和板块定位,在栏目设置中以服务档案编研成果展示和利用为主,既要向社会不特定群体展示当地档案基本情况,也要重点面向广大档案从业者,尤其是专职档案编研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专门网上查询档案利用设置相应的网页导航,展示馆藏档案的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即编研信息)。为此,要充分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突出做好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把馆藏的所有档案资源数字化后以供编研使用,例如,将纸质档案、照片档案等扫描转化为电子档案,对实物档案进行数码拍照后转为数字资源。

(二)注重建设维护,突出本馆馆藏资源特色。精准定位后,需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收集到的选材、档案资料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档案编研成果。将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档案编研中,使编研成果以光盘、DVD、VOD等形式呈现出来,并在相应栏目中设置多级链接中。例如,在“档案与xxx”视音频资料的一级栏目下设二级栏目“在xxx历史上”(图片资料),并在该二级栏目下又设立“大事回眸”、“XXX之最”等若干个三级栏目链接。此外,要注重网站编研成果的维护和更新,通过开拓网上档案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档案可读性和时效性,突出馆藏档案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提升整个档案编研的数量、档次和品味,向社会展示本地悠久历史文化的良好形象。

(三)立足信息要求,加速网络编研人才培养。网络时代,档案网站编研人才的塑造要立足现代信息技术要求,培养他们掌握档案学、文献编纂学、美学以及信息技术,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技能,还拥有深厚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对高校档案信息进行熟练的采集、分析、整理和筛选,以及网页制作、网站维护等基础技能,使档案网站编研成果常态化得到更新,并保持较高的编研水准,使档案网站保持较强的吸引力和良好的亲和力。

总之,大数据、云计算为档案编研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依托档案网站进行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语境下要注重依托档案网站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实现多载体、深层次、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开发新格局,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更多、高价值的编研成果,贡献广大档案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Copyright © 2023 航旭信息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HANGXU
电 话:400-611-8065 地 址:贵阳市花溪区清溪路88号
黔ICP备2022009797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